就在今晚,抄袭软件火了,因中国之声的晚间节目报道成名,自媒体将已经发表的爆文通过抄袭软件一改,直接变成了一篇能通过原创审核的文章,于是原创者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,摇身一变,就成了某个无良码农下自动软件的牺牲品。
最神奇的是,这样的软件有市场、有受众,抄袭者还有收入,或许某些会抄袭的人,收入甚至比原创者要高,真可谓是新社会目睹之怪状。
深挖这个话题背后,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,中国汉字的特点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明了,有人说如果把英文等拼音文字比作一维文字,汉字就是二维文字,高了一个维度让汉字有前所未有的机动性,也成了抄袭软件的重要依据,所谓的抄袭软件其实就是同义字、近义词的一种替换软件,将原创文改成同义文。也就是说,抄袭软件一旦知道了检测软件的关键指标,对应设计抄袭软件,也就是轻而易举了。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,截止目前,复杂的人工智能只能单线使用,简单的人工智能其实根本不智能,与检测工作效果几近相同。
而这背后不仅是受伤这么简单,而是危机。
抄袭软件改动的词语,也许会让整个一句话变成另外的意思,文章或许不通,或许会随机变成另外一种观点,如同蝴蝶效应一样,这其中隐藏的随机危机不可知、不可控。
原创者同样危机,既然抄袭赚的钱比原创多,我们何必还要原创呢,原创人一旦变少,会对社会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。
最后是其他未知危机。比如论文抄袭、文件抄袭,一旦这些蔚然成风,或许会损伤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。